close
我最初看到的文章出處:http://blog.roodo.com/good_mind/archives/12203635.html
赤土崎一帶我是相當熟悉的, , 但是我完全不知道這些地方的過去. 

我曾在建新路孟竹國宅租住過一段時間, 後來轉租建新路110巷, 我很喜歡用腳認識一個地方, 只有慢慢走,才能對一個地方產生感情. 所以下文提到的許多小角落我幾乎都知道, 我幾乎都駐足過.

很可惜,我不知道這篇文章是誰寫的, 我先在這裡看到, 他說文章來源是這裡.
 
 
======轉貼分隔線=========

新竹市內有一個傳統的地名 -- 赤土崎。

位置就是現在赤土崎公園半徑一公里的範圍,包含清華大學、交通大學、光復中學、十八尖山、馬偕醫院、公學新村、憲兵隊、孟竹國宅、仁德國宅、忠貞新村、光 復國宅、文教新城、金城新村、仁風國宅、建功高中、建功國小,電信局建新中心、榮民輔導會、新竹大學附屬幼稚園、國軍福利站、中油地下油庫、NOVA商 圈、清大夜市、水源市場、自來水管理處、工研院、帝國新象大廈、加油站、赤土崎停車場。

也就是公道五路以西,寶山路以東,金城二路以北,忠孝路以南的範圍。這裡原來是一大片黃土的丘坡,故名赤土崎,現在地政事務所的記錄中仍有其名的地段。

六十年前,這裡是日本海軍的燃料廠及油料庫,現在在東美路邊的高聳煙囪就是燃料廠的遺跡。

這一片黃土在國民黨來台後,成為部隊駐紮的地區。陸軍、海軍、空軍、憲兵、後勤部隊都在這裡,206師的新訓中心就是現在交通大學光復校區位置。金城新村 是北部地區將官的宿舍,這裡安置與金門輪調守防的高級將領。

因為大量部隊的駐紮,讓赤土崎形成一個廣大的眷村人口生活型態。有分配到眷村的就住眷村,沒分配到的,舊眷村旁空地,寸土寸金的加蓋。這個部落演變成眷村 外的獨特景觀。眷村分配到的住戶因為人口增加,不敷使用,所以都會在自家門口延升加蓋,就變成戶對戶只有八十公分的摸乳巷。

十五年前,赤土崎公園原是復興電台,通信監聽部隊、陸軍部隊、及幾個小眷村的使用地。

原來的光復路是只有十米寬的道路,現在的國光客運清大轉運站,就是當年新竹客運的赤土崎招呼站。

清華大學在這裡建校之後,帶動建功一路的商圈,早期是眷村人在這裡經營生意,現在八成的商家是外地人在這裡租佃做生意的。清大夜市的特色是,消費都在三十 至五十元之間的學生價。

光復國宅原來是日本海軍燃料廠宿舍,後來變成台灣肥料公司的員工宿舍,然後廢棄荒涼很久!

孟竹國宅原地中有一座教堂,現在遷到建功國小對面。還有一座廟宇,就是現在在清大夜市中的蔣公廟天宏宮,住持就是啟德重機吊車的老闆胡鵬飛,他在空軍機場 就是做吊車維修的服務退休官兵。孟竹國宅早期只是一片牧牛的黃土丘坡。
仁德國宅原指示國軍部隊衛生營駐紮區,現在的電信局建新服務站就是衛生營的操場。

建功國小未建校前,是日本海軍燃料廠三個廠的其中之一,建校時拆除廠房與煙囪剩下一個圓形大儲油槽,這個油槽在操場教室旁邊,就是現在建功國小的「大圓 筒」。

國軍福利站的位置原址是赤土崎防空洞群,這些防空洞都是水泥造的內牆,外蓋一層很厚的黃土,兩端開口,這些防空洞群目前都拆光了。

中油的地下油油庫,在公道五路與建新路交叉口,這個地下油庫原是日本海軍燃料廠所建,據說是供應空軍機場的飛機用油。民國九十四年起停用,本來是由保警固 守,後來改由保全,現在警衛室房舍及瞭望台全都拆除,剩下荒涼油庫區。

現在建功高中的位置,原來是一V字型的大山溝,與路面落差三十公尺。這個水流是來自清華大學的人工湖水(原日本海軍燃料廠的消防湖),及寶山山區的水源。 五十年前的這條山溝,是可以下水游泳抓蝦的,旁邊忠貞新村的眷村人常在此玩水。山溝兩旁還住有十幾戶的非眷村未配眷舍的退伍官兵。現在則已填平成為操場。

忠貞新村是赤土崎具有管理規模的眷村,管理權責現在仍屬空軍新竹機場。眷村中有一所幼稚園,園內有兩座油池,皆是日本時代的燃料廠區所遺留,油池即其遺 跡。後來因為眷村的建築,拆除了廠房煙囪,只剩下建新路旁一棟俗稱為寡婦樓的紅磚廠房建築。之所謂寡婦樓,是因國軍來台期間,很多有眷的官兵都調往前線作 戰,犧牲未歸,留下眷屬所統一住居的房舍。這棟房舍現在物換星移,寡婦改嫁成家,或自然老化,已不再是原來的居住人。

文教新城是眷村改建成的部落,是原址改建。

大三圓商圈原址是敬忠新村眷村,九三年國防部賣給企業財團後成為現狀。

在國道客運清大站對面的建功路轉角,七十年代是麥當勞店,後來是7-11,最後才成為屈成氏的。

另一對角,八十年間是超市型的零售雜貨店。九十年後變成星巴克簡餐。

光復中學現址光復文化大樓,原是海軍眷村光明新村用地,因當年的合約到期,光復中學收回改建。

光復中學的對面路邊有一家八一四冰棒店很有名,當年一支兩角,也有五十年的歷史,是退伍官兵所創業的,後來赤土崎公園的開闢,現在遷移到交流道光復饅頭店 旁。

馬偕醫院在新竹落腳前,是南門醫院所蓋的建物,後來因為南門醫院詐領勞保費被查緝,而停工約十年久,南門未購地前,是公家宿舍殘破的日式房舍廢區。

帝國新象大樓是新竹當年最高的大樓,。原址是台鈴紡織廠的廠房。

水源市場原址在赤土崎公園建中路與新源街之間,市場是一條很小的巷道,約有六七十個攤位,是簡易搭蓋的攤位,市場南側是光復路店家,北側是叮埔圳,這是東 區第二大傳統市場。

現在新源街與水源街間的大草坪公園,原址是精忠新村與赤土崎新村眷村,後來才被拆除。日本時代時是一片黃土,也是放牧地區。

公學新村大樓社區是新竹市最大的眷村,原址村內有市立武功托兒所、軍眷診療所(屬於聯勤的醫務所)。這個眷村是規模最完整的單位,在當年這裡算是高級住宅 區,因為旁邊都是破屋爛瓦的平民住宅。

仁愛國宅早年也是荒地,後來改建成國宅,現在又沒落了。

仁愛國宅對面原址,是清大北院宿舍與台灣銀行宿舍,現在被財團昌益改建為大樓「啟奧邦城」及「睿海」。

叮埔圳建功路段原是灌溉水道,後來成為家庭污水排放水溝,水質惡劣!九三年市府整建,拆除兩旁的違章住戶,拆除時花很長時間的協調,現在成為親水公園,但 是水質仍沒改善,居民休閒不能使用。

建功的土地公廟原址是現在公道五路與建新路交接口,也就是公道五的路中央安全島位置,這下方就是叮圤圳。因為五十年前的叮圤圳是可以下水游泳的,很乾淨的 水質,長昌有小孩不小心溺斃,所以有善心人立了小小的土地公廟保佑。公道五開闢時就遷移到現址,未來還要再遷走,因為地主想要回現在的土地。

公道五仁風國宅段,原來是四、五個小山丘,也是叮圤圳流經區,開闢道路時填平了,仁風國宅是赤土崎的東端,在新竹縣長林保仁時代建了國宅,除孟竹外都有仁 字的開頭。

孟竹國宅是從法國引進的建築技術,使用預鑄式組合式的建築。一共五百八十五戶,七一年完工。完工後賣不出去,因為是組合屋,沒有樑與柱的結構,大家都怕地 震,許多人原本因為不符合國宅規定不能購買,後來縣府放寬規定,任何人都可買,加上科學園區進駐,也通過八八年的九二一地震,需求大增,現在成為最搶手的 住宅。

赤土崎部落的演變,是從日本時代的軍事用地,到國軍來台後的承接沿用,再演進到科學園區的進駐帶動整個赤土崎的人口,文物的變化。原來只是外來軍人人口的 進駐,改變赤土崎的生活狀態,後來科技業的進駐,又招引了中南部人口的進駐,從日本時代的客家人人口,(後來客家人遷移到竹東關西),改變成大陸國軍來台 的外省人口結構,現在科技業進駐又變成中南部習俗的二代台灣人口結構。

整個赤土崎部落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,接受世代的不斷進化演變,創造與更新文化。

日本時代光復路與寶山路是一條狹小的通路,有一條輕便車的運木材專用道路,這條輕便車軌道,是竹東木材利用人力推車走在輕便軌道上,推到新竹火車站的集散 場,等待運送到日本的專用道路。作者的祖父就是其中之ㄧ的工人車夫。客家人就是如此從新竹竹東來回運送,賺生活錢,這個工作薪資非常的低。養家都很困難。

國軍來台後大批軍人進駐,加上新竹貨運與新竹客運的出現,才需開闢公路,取代輕便車,並開闢內灣線鐵路運煤與木材,客家人都轉往竹東去挖煤與伐木,新竹市 則多數變成軍公教的生活圈。

早期的新竹客運都是使用日本留下的公車,駕駛座在右邊。還有三輪式的。

七五年科學區出現,我這個客家人從竹東再度遷移到新竹落腳,將近三十年的變化,赤土崎這個部落已成為各地居民進駐的的地方,就很像掏金客一般,蜂擁而至到 竹科來謀生。

赤土崎部落中曾經出現國賓戲院,設備相當豪華,播映二輪電影與三級片,現在則荒廢多年成了危樓(就在水源市場東端二十公尺處),非常可惜。

======轉貼結束=========
這裡是我家,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,從眷村、眷村診療所、以前的新源街菜市場,這些現在是赤土崎公園+公學新村,
我記得國小拉路隊完,我們還可以走在馬路中央走回學校,那時候汽車也會讓我們這些小學生,現在那裡已經是車水馬龍, 
小時候,我也曾經在孟竹國宅旁邊的公園玩過,有大樹溜滑梯、蝸牛溜滑梯、咖啡杯、翹翹板,
真是充滿回憶的地方
 
PS.文內提及"在國道客運清大站對面的建功路轉角,七十年代是麥當勞店,後來是7-11,最後才成為屈成氏的。"
其實麥當勞應該是頂呱呱,如果我的記憶沒錯的話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n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